DQZHAN訊:基于供需平衡視角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投資需求
導讀:本文根據電力經濟學和電力技術經濟的基本原理,探索電力供需動態平衡與城鎮化演變的關系,形成獨具電力特色的經濟發展階段劃分標準;從電力投資需求的規模和時間兩個維度出發,形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投資需求綜合評價;對沿線代表性國家的電力供需形勢進行簡要評述。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下,中國對外電力投資在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下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準確判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從供需平衡的視角綜合評價沿線國家對電力投資的需求,對中國企業對外電力投資決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經濟發展階段與電力供需發展規律
(一)“經濟發展階段”的概念內涵和劃分標準
電力消費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經濟發展是經濟規模擴大和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的過程,可分為不同的階段,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美國經濟學家霍利斯˙錢納里把現代經濟增長理解為經濟結構的**轉變,依據人均收入水平,將經濟增長和結構轉變過程分為不同階段,認為經濟發展過程可分為初級產品生產階段、工業化階段和后工業化階段(表1)。
由于各國貨幣的相對價值隨時間發生變化,各國以美元計價的人均收入也會隨時間發生變化,所以對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存在不確定性。用電量作為經濟運行的溫度計和晴雨表,也是衡量工業生產、能源消耗以及經濟運行狀態的定量指標,對判斷經濟運行狀況、推測經濟運行態勢具有先行意義。胡兆光(2013)認為用電量與GDP呈正相關,可以根據人均用電量和人均生活用電量對經濟發展階段進行劃分(表2)。
(二)電力供需動態平衡與城鎮化的演變
城鎮化進程促進能源消費結構轉變、公共能源消費增加、購買力提升和消費觀念轉變,進而促進電力需求的增長。從中國經驗看,中國城鎮化率與全社會用電量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性:1978年以來,中國城鎮化率與全社會用電量均逐年正增長,兩者相關系數為0.95;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全社會用電量呈二次曲線增長。從國際經驗看,以美國、日本、法國、意大利、韓國、印度、巴西等七個國家為例,1961~2011年這些國家城鎮化率與全社會用電量的相關系數均處于0.8以上,部分國家甚至超過0.97;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用電量總體呈單調遞增趨勢。
從城鎮化發展階段看,當城鎮化率達到25%和75%時,用電量增速均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中國、巴西的城鎮化率突破25%后,用電量增速呈現提升趨勢;美國、法國、意大利、韓國、巴西的城鎮化率突破75%后,用電量增速減緩趨勢明顯。
根據經濟發展各階段的特征,以及經濟發展與電力需求增長、城鎮化演變的規律,可將城鎮化率作為經濟發展階段的劃分參考,以補充經濟發展階段人均用電量的劃分標準(表3)。
初級產品階段的經濟活動以初級產品生產為主,人口以農村居民為主,電力需求增長緩慢;工業化階段的產業結構由初級產品生產向制造業生產轉移,人口和就業逐步向城鎮和**產業轉移,電力需求增長迅速;發達經濟階段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勞動生產率較高,城鎮化率趨于穩定,集約化程度高,電力需求增長速度放緩并趨于飽和。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提升,人均用電量不斷提高,與城鎮化的發展進度也是吻合的,較低經濟發展階段具有較高的電力市場發展空間。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供需形勢與投資需求
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含中國)2015年的人口、國內生產總值(GDP)、用電量、發電裝機容量、城鎮化率、近三年用電量平均增長率、近三年GDP平均增長率等數據,對沿線各國經濟發展情況、電力供求形勢和電力投資需求進行評價。
(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與電力供求總體形勢
計算發現,2015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含中國)人口共32.1億,占全球人口總數的43.69%;全年GDP12.11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額的16.31%;年用電量5.27萬億千瓦時,占全球年用電量總額的22.84%;發電裝機容量14.75億千瓦,占全球發電裝機容量總額的23.42%。沿線國家平均城鎮化率為58.93%,比全球平均城鎮化率高4個百分點。
從“一帶一路”區域看,西亞的人均GDP、平均城鎮化率、人均用電量和人均發電裝機容量*高,而南亞的以上四項指標表現*差,符合經濟發展與電力需求增長、城鎮化演變的規律(表4)。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階段判斷
根據表3中經濟發展階段劃分標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處經濟發展階段(表5)表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處于工業化階段,電力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投資需求綜合評價
根據電力經濟學和電力技術經濟的基本原理,通過以下步驟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投資需求進行綜合評價。
首先,將人均GDP、人均用電量、人均發電裝機容量和城鎮化率作為要素指標,運用專家打分法確定要素指標的影響權重,計算電力投資需求規模維度的量化指標。該指標數值越大,意味著該國電力市場發展空間越大。0~0.49、0.50~0.99、1.00~1.99、2.00及以上依次給予一星至四星評級。
其次,利用近三年用電量平均增長率和近三年GDP平均增長率數據計算得到電力彈性系數,表示電力投資需求的時間維度。該指標數值小于1且越接近0,意味著該國電力投資需求越緊迫;數值大于1且越偏離1,意味著該國目前電力供給越超前于經濟發展水平。0~0.49、0.50~0.99、1.00~1.99、2.00及以上依次給予四星至一星評級。
*后,計算電力投資需求的規模維度評級和時間維度評級之和,結合表5中對各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判斷,形成電力投資需求的綜合評價(表6)。綜合考慮沿線國家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電力投資需求的規模維度和時間維度(兩個維度評級之和為七星至八星),提出老撾、斯里蘭卡、烏茲別克斯坦、摩爾多瓦、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9個國家為重點推薦投資國別。可見,不管是從電力投資需求的規模還是緊迫性上來看,南亞地區將是電力投資的熱土。
三、“一帶一路”沿線代表性國家電力發展形勢簡要評述
選取越南、也門、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馬其頓等代表性國家,簡要評述這些國家的電力發展形勢。
(一)越南
2015年末,越南國內發電裝機總容量約3865萬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容量約1300萬千瓦,水電裝機容量1464萬千瓦,燃油裝機容量87萬千瓦,燃氣裝機容量8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14萬千瓦,垃圾發電及小型水電裝機容量200萬千瓦。2016年3月,越南調整了2011~2020年電力發展規劃,以滿足2016年至2030年越南經濟平均增速達到7%對電力的需求。按照規劃,到2020年,越南的電力需求將達到3400~3700億千瓦時,相應的電力裝機容量須達到4920萬千瓦以上,與2015年末越南國內電力裝機容量相比,越南電力裝機容量的缺口高達1000萬千瓦以上。
(二)也門
也門的電力發展和供應非常落后,電力缺口大,不能滿足國民基本生產生活需求。也門是西亞地區少數幾個人口在2000萬以上的國家,但是人均用電量僅為217千瓦時,不足西亞地區人均用電量的4%。除了經濟較為落后之外,缺乏相關資源也是導致也門電力發展落后的重要因素。這也說明,也門電力需求增長的潛力較大;一旦其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正軌,必然存在廣闊的電力市場。
(三)巴基斯坦
2016年末,巴基斯坦國家電網總裝機容量2122.2萬千瓦,*大負荷2310.7萬千瓦,輸電和竊電損耗近25%,實際缺口約500萬千瓦。巴長期以來對燃油燃氣電站過度依賴,電源裝機中燃油燃氣電站占56.5%,水電占33.4%,核電占4.4%,風電和光伏共占4.9%,生物質能占0.6%,燃煤電站占比不足0.1%。
得益于中巴經濟走廊產業合作與升級、邊遠地區輸配電瓶頸打通、輸電網絡負載能力提高,巴持續多年嚴峻的電力供需矛盾將在2019年前后基本得到緩解。2019年進入電力供需動態平衡階段后,巴政府計劃關停大量老舊燃油、燃氣機組以優化電源裝機結構。巴電力市場具有較強的投資潛力,根據巴國家輸配電公司數據,考慮在建、融資、談判階段和規劃開發項目,巴國家電網總裝機容量到2020年預計達到3977.8萬千瓦。
(四)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年發電量約130億千瓦時,而年用電需求量約230億千瓦時。原蘇聯時期,電力缺口主要通過中亞電網從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進口得以解決,但2009年底烏茲別克斯坦退出中亞電網,塔電力進口受限,多次發生大面積停電,很多地區冬春季實行限電措施。例如2015~2016年冬春季,塔大部分城市每天供電時間為6~10小時,許多邊遠農村地區每天供電2~3小時。冬春季缺電成為影響塔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要障礙。
(五)馬其頓
馬其頓一直是缺電國家,年用電量70~80億千瓦時,而國內電力生產只能滿足66%的用電需求,其余主要依靠從希臘進口。馬其頓現有2座火力發電站,29座水電站。火電站總裝機容量為80萬千瓦,年發電量占國內發電量的62.5%;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63.4萬千瓦,水電年發電量占國內發電量的35%。馬其頓規劃大力發展水電項目以緩解其電力依靠進口的局面,但由于資金不足等原因,項目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四、結語
電力工業作為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行業,因其投資門檻較高,為實力雄厚和資金充裕的國家和企業提供了較為廣闊的舞臺。本文根據電力經濟學和電力技術經濟的基本原理,探索了電力供需動態平衡與城鎮化演變的關系,形成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投資需求綜合評價,以期為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電力投資的決策提供量化評價方案。
為保證研究對象的可比性和完整性,本文采用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公布的沿線國家2015年的相關數據進行測算,進而提出了重點推薦投資國別。2015年至今,老撾、巴基斯坦等部分國家大量在建電力項目陸續投產,電力供需形勢與2015年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通過本文提出的評價方法,可長期對沿線國家進行滾動統計和對比研究。
此外,由于電力增長潛力和實際需求有一定差異,在開展實際決策研究中,除了從供需平衡視角進行考量外,還需著力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投資可行性相關的政治、社會、法律環境,并結合電力進出口、投資管制等產業政策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