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探尋氣電的“中國路徑”:氣電產業為何知易行難
近日,在江蘇揚州舉辦的“燃氣發電業務聯合發展論壇”上,江蘇省天然氣發電產業的一組披露數據再一次引起了各方對天然氣發電話題的關注。數據顯示,江蘇省目前天然氣發電裝機占全省發電總裝機的11.8%,發電用天然氣占全省天然氣消費的37.6%以上。考慮到我國正致力于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費比重,江蘇的發展經驗能否在國內推廣?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氣電產業為何知易行難
天然氣發電的環保優勢十分突出。但從數據來看,2013年,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占發電總裝機的比例為3.4%,2016年這一數據上升到4.26%,2017年升至4.3%。這樣的發展速度顯然稱不上快。
雖然擁有較強的環保驅動力,但燃氣發電在我國知易行難,業內人士及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有三點原因,即政策導向差異、價格機制尚未理順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2013年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但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發電項目”。2014年下半年開始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新建燃氣步伐明顯放緩。2017年,國家頒布《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提出“鼓勵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開展可再生能源與天然氣結合的多能互補項目示范”,近兩年天然氣發電產業開始有所回升。
江蘇之所以在我國天然氣發電產業中一枝獨秀,主要原因有三。
**,政策及資源經濟條件上,《江蘇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到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占能源消費比重由6.6%提高到12.6%,高于國家整體規劃2.6個百分點。此外,江蘇省能源資源稟賦優勢不明顯,不像臨近的山東省和河南省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人口稠密而人均用能基數高,且環境承載能力弱,這反而成為江蘇省天然氣發電產業發展的天然優勢。從經濟規模上來說,江蘇經濟實力在國內名列前茅,為推動各項天然氣發電政策措施落地提供了根本保障。
**,價格機制方面,江蘇、上海出臺了氣電上網電價定價政策,有效拓展了天然氣發電產業的盈利和發展空間。江蘇省物價局規定,江蘇各類型燃氣發電的含稅上網電價從0.575元/千瓦時到0.784元/千瓦時不等。相較之下,江蘇省燃煤發電的上網電價為0.391元/千瓦時。此外,對于因冬季天然氣供應緊張而影響生產的燃氣電廠,江蘇省政府也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
第三,基礎設施布局方面,江蘇沿海的LNG接收站及管網建設較為完善?!督K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進一步要求,要加快沿海千萬噸級LNG接收基地建設,增建大型儲罐,擴大海外氣源接收存貯能力;改造完善西氣東輸和川氣東送系統,加強配套地下儲氣庫建設;同時加快中俄東線管道建設,增強接收、儲存中亞和俄羅斯等境外陸上氣源的能力,為天然氣的穩定供應提供了支撐。
氣電的“中國路徑”是什么
《天然氣“十三五”規劃》明確規定,“我國要借鑒國際天然氣發展經驗,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017年發布的《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進一步指出,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同時,中國要根據自身國情走中國特色的道路,要因地制宜地發展氣電產業,充分發揮天然氣發電的調峰作用,并與可再生能源形成多能互補。
政策方面,業界專家學者呼吁,國家應加強對天然氣相關產業發展統籌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特別是環保政策和價稅政策,明確天然氣發電在電力體系和高質量能源體系中的定位。
價格機制方面,要加快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盡快實現居民和非居民價格并軌;要形成峰谷電價差機制,體現天然氣資源的稀缺性以及天然氣發電的調峰和環保價值,同時助推我國儲氣產業的發展;參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建立天然氣電價附加機制;不斷建立和完善氣電聯動機制等。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業界呼吁,國家需要盡快明確管網分離政策,政策理順有助于推動輸氣管道加快建設。據悉,政府正在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的獨立運營及向第三方公平開放,同時出臺政策加強天然氣管輸費率監管。此外,2017年9月,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落實天然氣儲氣調峰責任的通知》,明確了儲氣服務價格、城鎮燃氣企業自建自用儲氣設施盈利模式等事宜。天然氣儲運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