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鋰電設備企業扎堆資本市場 競爭格局或產生巨大變量
摘要:當前,囿于資金實力,大部分鋰電設備企業擴張及成長緩慢。基于鋰電設備市場增速放緩以及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鋰電設備企業開始扎堆奔赴IPO,或者尋求上市資本扶持并購于其羽翼之下。在資本助推下,鋰電設備行業競爭格局或產生巨大變量。
在動力電池產能擴張以及智能制造概念紅利簇擁下,近兩年鋰電設備企業營收凈利雙高一直讓人分外眼紅。然而隨著市場增速放緩,鋰電設備產業也正在發生裂變。
高工鋰電了解到,未來兩年鋰電設備市場規模的增速將有所放緩,業內預測數據顯示,2017年動力電池對國產鋰電制造設備市場規模同比增速約32%;2018同比增速約13%,2019年同比增速預計為8.6%。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前期電芯產能擴張已初步完成,近兩年市場增長空間有限,且在國內日益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設備價格也在逐漸下滑。
另一方面,隨著動力電池進入門檻趨嚴以及補貼退坡,動力電池市場**將日趨激烈,資金實力不強、規模體量偏小、技術實力偏弱的企業或將淪為代工廠或面臨淘汰,而這部分萎縮的市場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鋰電設備市場的增速。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當前,囿于資金實力,大部分鋰電設備企業擴張及成長緩慢。基于鋰電設備市場增速放緩以及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鋰電設備企業開始扎堆奔赴IPO,或者尋求上市資本扶持并購于其羽翼之下。在資本助推下,鋰電設備行業競爭格局或產生巨大變量。
資本助推競爭格局裂變
當前來看,影響鋰電設備市場競爭格局裂變主要有三股勢力,一是已經或正在奔赴IPO的鋰電設備企業;二是被上市公司兼并購的企業;三是有資金實力的集團旗下子公司。
今年以來,鋰電設備企業扎堆上市已經形成一股風潮。高工鋰電梳理發現,今年IPO獲批的鋰電設備企業包含盛弘電氣、星云股份、璞泰來(新嘉拓)等;海目星已上市輔導期;珠海華冠獲準掛牌新三板;阿李股份、時代高科、瑞能股份等已經終止新三板掛牌企業也被業內看好即將轉戰IPO。
加上此前已經上市的先導智能、贏合科技等鋰電設備企業,這股勢力左右鋰電設備市場競爭格局的力量*為巨大。其優勢在于,部分企業已搶先與上等動力電池廠家達成合作,而當前鋰電設備非標準特征明顯,客戶粘性較強,未來與電池企業龍頭齊頭并進的機會也更大。
與此同時,鋰電設備領域的兼并購速度也在不斷加快。今年相關收購案主要包括先導智能收購泰坦新動力、泰爾股份收購眾邁科技、雪萊特收購卓譽自動化、科恒股份收購萬好萬家設備、百利科技收購南大紫金、華自科技收購精實電機、海倫哲同時收購新宇智能和達力旺達等。
這類企業的主要優勢在于,一是標的企業可以與收購方在產業鏈上形成協同效應,共享客戶資源。二是在上市資本助力下,標的企業可以實現迅速擴張與技術實力的加速提升。
此外,有資金實力雄厚的集團旗下子公司也在迅速崛起。如香港上市公司天安中**下的全資子公司奧瑞特攪拌、策維科技與韓國GS公司合資成立的基邁斯智能等。
隨著資本熱潮的跟進,動力電池設備廠家的數量也在大幅提升,實力較之前也有大幅提高。這樣的新進勢力在雄厚資本或先進技術的加持下,未來發展趨勢也不容小覷。
鋰電設備市場機會點
根據天風證券測算,2020年,攪拌涂布、輥壓分切、卷繞、制片模切、檢測、物流自動化和PACK對應的市場空間分別為340億、68億、272億、136億、272億、136億和136億。其認為,各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都有望通過IPO或兼并購的方式登錄資本市場。
當前,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證券資本,依然對國產鋰電設備行業發展一致看好。雖然鋰電設備市場規模增速放緩,從長遠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處于高速發展期,對鋰電設備的整體市場空間依舊在不斷提升。
其認為未來鋰電設備市場競爭仍存在以下機會點:
1.新能源政策的不穩定性。目前仍有不少電池廠商處在觀望狀態,對于圓柱、軟包或者方形產線的擴張仍不篤定,隨著新政策的落地出臺,或將爆發新一輪的自動化產線采購小高峰。
2.產線改進升級,全自動化率逐漸提升。鋰電池技術不斷進步,對設備的效率、精細度、穩定性、自動化等要求逐步提高,特別在動力電池對電芯的品質要求較高,因此全自動化設備市場需求逐步加大,大企業整線改造升級加速。
3.鋰電設備企業受益邏輯正在轉變。隨著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日益提升,鋰電設備企業的受益邏輯將從產能擴張向龍頭企業綁定受益改變。未來幾年鋰電龍頭企業的產能擴張與生產線改造將對鋰電生產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形成持續的需求。
4.國內市場競爭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目前國內鋰電池設備行業還沒有出現技術優勢明顯、規模較大、在行業內起主導作用的超級企業,大多數企業規模較小。隨著資本熱潮的跟進,動力電池設備廠家的數量也在大幅提升,實力較之前也有大幅提高。
5.鋰電設備國產化趨勢。隨著補貼退坡以及國產設備的技術日趨成熟,國產化鋰電設備替代進口設備也將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