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技術訊:“經濟適用網”——配電網如何經濟運行?
配電網的經濟運行
指在現有的電網結構和布局下,充分、合理地利用“調荷”和“調壓”措施,使線路的負荷電流達到經濟負荷電流,變壓器的綜合平均負載率達到經濟負載率,電網處于經濟合理的運行狀態等。
實現配電網經濟運行的具體措施有:
(1)調整用戶的用電負荷,努力實現線路的負荷達到經濟負荷值;
(2)對輕負荷線路,采取輪流定時供電方式;
(3)對重負荷線路,安排用戶實行避峰、錯峰用電,努力實現均衡用電;
(4)合理調整變電站主變壓器電壓分接頭,使配電線路的運行電壓達到規定值;
(5)通過投切變電站內、配電線路或用戶的補償電容器容量進行調壓,降低電壓損失;
(6)采用調荷與調壓相結合的方法,實現配電網的經濟運行。
線路的供電半徑
供電半徑是指線路首端至末端(或*遠)的變電站(或配電臺區)的供電距離。
(1)35kV及以上線路的供電半徑一般應不超過下列要求:35kV線路為40km;66kV線路為80km;110kV線路為150km等。
(2)10kV及以下網絡供電半徑應根據電壓損失允許值、負荷密度、供電可靠性并留有一定裕度的原則進行確定,10kV供電線路輸送電能的距離為15km。10kV線路供電半徑應不超過下表中的數值。
(3)對低壓0.38kV和0.22kV線路,供電半徑宜按電壓允許偏差值確定,但*大允許供電半徑不宜超過0.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