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技術訊:清華大學:基于能源互聯網的電能路由器誕生
能源互聯網并不是科學的預言,而是實踐的必然。能源互聯網必將成為現代能源的主流業態,無論是否歡迎,能源互聯網已經到來。
2016年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已在各大媒體上吵得沸沸揚揚,7月6日,示范項目終于塵埃落定,國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首批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共計55個,科陸電子、陽光電源、上海電氣等上市公司紛紛入圍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這則消息大大影響其電力電氣產業,能源互聯網已經形成示范,推動了我國能源生產、能源消費、能源技術、能源體制的深刻變革,對推進節能減排和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能源互聯網的關鍵設備電能路由器相關的核心技術研發迫在眉睫。
能源互聯網是依托能源生產技術、電力電氣技術和計算機信息技術,以“能源大數據分析”為核心,不斷優化能源結構,協調能源“供給”和“需求”兩者關系的互聯共享平臺。近兩年,能源互聯網井噴式的發展,國家、企業、科學院校對于能源互聯網的探索已是百花齊放。
為了拓展電力系統的維度,整合廣域大電網、微網和用電終端的供給需求,進一步優化電網的布局和放開能源服務市場,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研發了電能路由器。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韓蓄介紹了研發電能路由器的意義,“根據我國的發電特點和電網結構,清華大學能研院和清盛研究院將電能路由器定義為‘面向能源互聯網、能源微網和分布式能源的關鍵設備,應具備多端口、多級、多流向和多功能形態的電力電子變換器技術’,采用互聯網理念構建信息能源融合的‘廣域網’,并以大電網為‘主干網’,以能源互聯網、能源微網及分布式能源等單元為‘局域網’,以電能路由器為智能控制單元,用開放對等的信息能源一體化框架實現能源的雙向按需傳輸和動態平衡使用,且只需對現有能源配送網絡進行裂解,通過簡單部署電能路由器即可實現能源互聯網、能源微網和分布式能源的能量流管控,無論是從經濟學角度,還是從技術實現角度,都能夠探討出一種以接納間歇式,分布性的可再生能源為目標且符合我國國情的能源互聯網發展之路。”
可再生能源并網的問題仍然通過電網統一結算、分布式能源難以做到協同和自治、需求側管理難以配合主干網絡調峰調頻……等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這并不能阻礙清華大學研發的步伐。據統計,到2020年中國能源互聯網的總市場規模將超過64070億元,不難看出,誘人的數字背后,潛藏著能源互聯網的市場巨大,同時,促使清華大學在電能路由器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電能路由器的出現有效解決了分布式能源就地消納和區域性能量協調調度的問題,正在逐步走向售電市場。